当前乃至很久以来,每当钢市价格发生变化时,机构或舆论皆是从“产量”、“库存”等着眼,去分析、去评述、去预测,却很少从作为市场重要主体的贸易商层面去关注作用于钢市的因素……
简言,“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并包括资金筹集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两部分。
说白了,要是手里没钱,啥也难办。在钢市里“玩儿”,照样。
其实,今年钢市行情不好,除了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外需下降之“叠加效应”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贸易商的“资金成本”可以说创了近年来的新高,其困难程度已让不少贸易商着实感觉有些挺不住了、转不动了……这,就更让业已不振的钢市“雪上加霜”。
当前,我们在论钢市时,都死盯着原料、产量、库存、消费。其实,在目前钢铁贸易企业的经营成本中,排在首位的就是“资金成本”,其增长最为明显;其次是“劳动力成本”,再次才是“原材料成本”和“物流成本”。与此同时,在目前对钢铁贸易企业最大的制约,首要的仍是今年以来宏观环境下的“信贷紧缩”产生的效应,其直接结果就是造成贸易企业财务成本急剧攀升。
众所周知,钢材贸易所需资金巨大,钢贸企业从钢厂拿货,垫资金额动辄上百万。而今年,央行已连续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6次,达到了21.5%的历史高位。据悉,今年沪额银行承兑汇票月贴现率极速攀升,仅截至9月中旬,大额银行承兑汇票月贴现率已创历史新高,达到8.58‰,而这一数据在2009年仅约为1.5‰。据悉,近日沪大额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虽然持续下跌,但仍处高位,其中11月10日月贴现利率为8.18‰,而9月19日月贴现利率曾达到11.31‰……我们知道,即使2008年金融危机时,该类贴现率也不过为1.8‰左右。
其实,要论钢市,绝不能只片面谈供需,而钢贸商做生意首先真正需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没钱提货”——这已经不仅是当前钢铁企业下游用户单方面的现象了,在融资成本暴涨的情况下,一些贸易商做钢材生意每年赚的钱甚至或不如将钱存银行拿利息……这样的情况,钢市在短期内能“火”起来吗……挺难。
以上是说贸易商,在这也暂不谈供需,我们再看看钢厂的实际状况……截至目前,国内77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应付货款已经高达3000多亿元,而应收货款却只有500多亿元。
上述情况下的帐,不用去仔细算了。现实表明,当前影响钢市的已经远远不仅仅是“供需”、“产量”这些所谓的“铁律”了。在现今中国,宏观政策的一举一动,皆会对钢市造成或远大于“库存”、“产能”等传统因素的影响。
看来,当前背景特征下,“钱”的事情,是最让人“愁”的。从这个角度观察,钢市究竟会如何走?在排除市场需求转暖之重要因素之外,我们尤其应该注意:据历史经验看,财政政策的效果一般需要3~6个月的时间才能显现,货币政策的效果大概需要6~9个月的时间才能显现……
若要真正深入研读中国现今阶段下的钢市,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酌情分析”,别总死盯着那几个传统“库存”、“产量”类的因素,否则恐仍难以真正适应现今中国国情及中国钢市的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