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方的冷空气活动较常年次数上偏少、强度上偏弱,是主要的气象条件。造成雾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平均风速减小使得风力对污染物的搬运作用减弱。二是静稳天气的增加使得污染物不容易扩散。三是全国降水日数减少明显,近50年来减少了10%,导致气溶胶的湿沉降减弱。
而伴随着北方地区供暖季的到来,雾霾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燃煤会导致大气污染并危害公众健康,在东北一些供暖较早的城市,已经出现了雾霾加重的情况。
10月20日,哈尔滨正式供热。21日,该市环境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数据显示,全市12个监测点位AQI指数全部在500左右,呈现严重污染状态。当日上午,哈尔滨市区多处地段PM2.5浓度达到每立方米1000微克,局部能见度不足10米,中小学停课,市区交通陷入瘫痪状态。
环保部近日对外公布的《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征求意见稿)也认为,应将能源利用作为防治细颗粒物污染的重点领域,实行煤炭总量控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在特大型城市核心区域应实行能源无煤化。
按照惯例,10月份为采暖期起炉集中期,污染物排放较大,同时城市周边、城中村存在大量未实现集中供热的低矮面源污染,加剧了入冬空气质量的恶化。而目前北京、天津、乌鲁木齐等地已着手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措施。具体包括设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关闭、搬迁污染企业,控制新建燃煤电厂和燃煤供热锅炉,现有燃煤锅炉和其他燃煤设施改用天然气、电力等,具体效果还有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