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废金属资讯网 > 新闻详情 |
|
进入201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钢材市场格局发生较大的改变;由此前的“高供应、高库存、低需求”向“高供应、低库存、低价格”转变,而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在于下半年我国经济形势稳步好转,特别对于建筑钢材来说,加速铁路投资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等项目的推进,极大的提高了市场对建筑钢材资源的需求,库存水平快速下降,然而,在建筑钢材库存水平大幅下降的同时,钢价却并未有明显的迎头而上的反弹走势,整体相对平稳。 2013年国内钢市“供求双双走高” 时间来到年末,回顾今年以来的钢材市场,整体呈现高产量、低库存的供求格局,上半年供应严重过剩,导致钢价一路下跌;下半年开始,在稳增长、保下限措施刺激下,钢价震荡上行,且进入长期的去库存行情,虽然金九银十有所反复,但源自于5月份的钢材市场去库存行情一直延续至12月初期,迎来了十分罕见的超长钢材去库存周期,据中国钢铁现货网库存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29日,全国重点城市线螺等五大钢材品种库存降至1349.35万吨,较年内高点下降约885万吨,创下年内钢材社会库存新低水平,华东、华南地区甚至持续近两个月出现线螺资源紧张、短缺的现状。 与此同时,尽管下半年开始,淘汰钢铁落后产能、环境污染治理等措施越来越严厉,但我国的粗钢产量却持续维持在210万吨以上高位,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在高钢材供应下迎来的却是低库存,说明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钢材需求表现强劲,而之所以造成钢价却易跌难涨。 高需求下的钢价易跌难涨原因分析 相对今年下半年以来,巨量的钢材库存被持续消耗,我国的钢材价格却持续处于低谷,特别是热轧卷板类钢材价格水平更是罕见的低于螺纹钢等低端产品的价格水平。据中国钢铁现货网市场监测显示,截止到12月2日,国内重点城市螺纹钢均价3571元,较年内高点的3951元下跌380元/吨;普碳热卷均价3478元,较年内高点的4180元下降702元/吨;板材跌幅远甚于长材,且总体价格水平处于相对低位;笔者考虑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所致: 1、钢铁总产能严重过剩市场涨价受到压制 不断炒作的严重过剩产能,增强了下游的压价能力,弱化了钢铁行业的挺价底气。据笔者了解,我国官方承认并公布的钢铁总产能,截止今年底大约在10亿吨左右,然而,中钢协相关人员更是表示,我国实际钢铁产能超过12亿吨;甚至有钢铁专家表示当前我国钢铁开工率不足50%,远低于普遍认同的80%左右。我国的钢铁行业长期处于产能严重过剩压制,导致钢价上涨难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即便是进入下半年后,钢材需求释放明显加快后,钢价虽有阶段性反弹,但总体依然难跳出相对低谷,在高产能、高产量的双重不利影响下,钢价易跌难涨。 2、资金面总体稳中偏紧制约钢价反弹 在高产能、高产量压制钢价反弹的同时,资金面的持续偏紧格局也在影响钢价的上升空间。今年以来,资金压力一直存在,不管是行业内的还是行业外的,央行的货币政策总基调是稳中趋紧;所以压制了钢材的议价能力。全社会的资金流动性趋紧,下游采购多以分批方式进行,很少出现集中式的采购,这也是资金压制所带来的;且行业内部资金蓄水池功能减弱,整个行业今年都处于努力去库存的阴影当中。 一方面是钢铁下游行业资金面偏紧,导致其采购钢材出现普遍刻意压价的现象,因此,钢市整体表现为低价资源销售明显较好,资源成交遇高则受阻。另一个方面,钢铁行业内部资金压力更加的明显,作为国家五大重点调控产业之一,钢铁行业投资贷款受限,另外银行业进一步严控钢贸企业贷款,减少对钢厂的信贷融资,加上钢价持续低位,原料成本侵蚀,虽盈利好转,但整个钢铁行业资金面一直十分的紧张;加上国内钢材资源同质化严重,钢厂之间、钢贸商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还有钢厂普遍加大了钢材的直供力度,钢厂直接接触终端,以其价格优势跟钢贸企业抢食,也导致现货市场价格竞争能力减弱;诸多因素相互牵制,最终导致我国的钢材市场,虽然终端需求尚可,但价格难以大幅提升。 |
上一篇:12月4日钢市热点导读
下一篇:资金、库存压力增加 钢市年末翘尾受限
|
〖收藏此页〗〖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
|
↑返回顶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