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作为世界最大钢材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在多年时间里一直存在产能过剩与产品科技含量不足并存的行业缺陷,而且不可否认,这样的行业缺陷也正是制约国内钢材产品实现向产业链上游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笔者认为,国内钢铁行业能否在以后若干时期有效实现产业链转移,关键或许就在于能否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今日资讯导读
>>>淘汰钢铁落后产能关键在市场
近日,中钢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表示,今年我国粗钢产量可能达到7.82亿吨,明年或保持2%至3%的增速,达到8亿吨。钢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瓶颈,是近30年高速发展积累起来的矛盾,绝不是3-5年调控能够见效的。“依靠产能释放、产能增加摊薄成本,赚取效益来领先对手”的思维,已经不能奏效...
>>>唐山最严厉削钢政策效果难测
作为国内产钢第一大省,河北省内各区域如何在沉重的环保压力下实现减产受到各界关注。昨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在河北省宣布承担6726万吨减产任务后,省内钢铁重镇唐山近期终于出台最严厉削钢政策,提出到2017年逐步淘汰10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和60吨以下的转炉,远高于国家现行划定的淘汰400立方米以下高炉和30吨以下转炉的标准...
>>>多地房价涨幅过线挑战调控目标
元旦将至,尽管多地新一轮调控落地,房地产市场暂时得到降温,但多个城市仍难以达到年初确定的调控目标。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70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显示,11月仍有66个城市继续上涨,已有超过26个城市房价同比涨幅超过10%...
>>>惊现环保“两面派” 钢企产能困境难纾
随着“雾霾”天气成为全国性的灾难,钢铁企业因高耗能、高排放,被认为是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环保”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便首当其冲砍向了这一行业。在重典治污的推进过程中,一些环保“两面派”也浮出水面:有的钢厂为了节约成本,让脱硫设备早8点开、晚8点停,夜间偷排现象严重;有的省份所公布近期拆卸的高炉、淘汰的产能,实际是早已因经营不善而停产但并未上报的产能...
>>>工信部等8部委赴粤严查稀土交易黑色利益链
只要待售的稀土开了增值税发票,其身份就合法化了。”国家税务总局的一位专家说,虽然我国从去年开始实行专用的稀土增值税发票,但由于稀土不是专营商品,所以并没有强制性要求,目前只要是开出普通增值税发票的,仍算做合法交易。“单从税收方面予以监管难度很大。”该专家建议,应将稀土列为专营商品,以加强监管。同时,地方税务部门应加强对稀土企业“进项”部分的审核,对于无进项的企业应禁止开票...
>>>钢材库存被指击鼓传花游戏:钢贸商成蓄水池
从河北省唐山的丰润到邯郸的武安,再到曹妃甸,大大小小的钢厂里,堆积着各种各样的钢材。短短几年,我国钢铁产能从1亿吨上升到10亿吨,实际产量也攀升至7亿—8亿吨。随着钢铁产能的释放,钢厂库存量也在逐年增加,相关机构自2005年统计钢厂库存以来,钢厂月度期末库存量已经从400万-500万吨/月上升到今年的约1200万吨/月...
>>>江苏确定化解产能过剩路线图 压减钢铁700万吨
相比以往的淘汰落后产能,这一次对政府的约束更强。“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与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等有很大关系,化解过剩产能要创新政府管理。”据介绍,政府将下决心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行政干预,地方政府要清理废除在招商引资中采取土地、资源、税收、电价等损害公平竞争的优惠政策,强化对投资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财政资金对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不予支持,同时坚持银行独立审贷,建立产能过剩信息预警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