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雾霾”天气成为全国性的灾难,钢铁企业因高耗能、高排放,被认为是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环保”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便首当其冲砍向了这一行业。在重典治污的推进过程中,一些环保“两面派”也浮出水面:有的钢厂为了节约成本,让脱硫设备早8点开、晚8点停,夜间偷排现象严重;有的省份所公布近期拆卸的高炉、淘汰的产能,实际是早已因经营不善而停产但并未上报的产能……
钢铁业产能一直在“越淘汰越多”的怪圈中挣扎,就通过环保压力化解过剩产能的前景而言,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不乐观。“不少企业在关闭了落后的小高炉同时,再新建符合环保要求的大高炉,很可能导致总产能不降反增。”
在“环保路径”难以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产能“走出去”战略也未能为钢铁企业带来利好,一方面是海外建厂不具竞争力,另一方面是海外矿山收购回报率低,“走出去”企业鲜有成功案例。当此行业“寒冬”,钢铁企业挣扎求存,相关期货品种也成为他们的一大避风港,虽不能化解产能困境,却可舒缓燃眉之急,弥补现货亏损。
目前全国各地相继公布削减产能数据,政府环保整治活动也开始实行。就在人们正欢呼雀跃认为钢铁产能难题可解的时候,仍然有部分钢企阳奉阴违,无视环保整治,暗地生产,给治污减产工作造成了较大的阻力。因此为了彻底整治钢企的不良排产行为应该加大整治检查力度,此外钢企也应该贯彻环保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