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节后正式第一天,然市场春节氛围仍较浓厚,市场也基本没有太多操作,多在进行开年整理工作,市场价格波动基本没有太大的意义,维持节前价格水平。目前来看,春节后钢材市场形势仍不容乐观,春节后很长一段时间将面临较大的供应压力。
放假期间,官方公布的1月份的制造业PMI数据,汇丰中国1月份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初值为49.6%,再度跌破荣枯线,创下6个月以来最低。从分项指数来看,只有成品库存指数环比增加,产出指数和新订单指数等指数回落。汇丰预计,鉴于去年年中开始的“微刺激”举措效应减退,且政策面更注重改革和调结构,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将延续偏弱格局。
需求依然处于偏弱状态,从下游方面来看,有媒体统计,14年,福建、湖北、安徽等十几个省份的交通投资计划都有所下调,主要是地方债务较重,建设项目融资困难。基础建设直接体现用钢需求,这也侧面反映出节后需求回暖仍显艰难,不过下游行业也不是一味低迷,造船行业弱势复苏,截止13年底,我国新承接订单同比增长了接近2.5倍,汽车行业也表现依然乐观,只是这两行业对相关用钢需求的利好带动更多的体现在长期上。
供应方面,1月钢铁行业PMI指数中分项指标数据显示,生产指数为35.3%,较上月回落11.8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处于收缩区间,且跌至2008年12月份以来的最低点,在市场倒逼机制和环保政策的共同作用下,预计后期钢铁产量仍将处于低位。尽管月度粗钢产量呈进一步下降状态,但在需求不济的状态下,对缓解当前钢市供需矛盾作用不大。
库存方面,年前全国主要城市库存量达到1430万吨,钢厂年底发的货逐步入市,另代理商被迫拿货,虽然仍少于去年同期,但库存仍在增加,春节期间,库存并没有消耗在不断的增加中,偏低的产量加上大幅增长的库存,表明市场压力仍在增长。
钢铁产量下降有限,而库存稳步增长,加上春节后下游行业需求不会明显回升,春节后供应压力将逐步加大。
原料方面,从焦煤、焦炭来看,目前供应充足,钢厂没有必要在弱势下拉涨采购,而据了解,部分煤企在春节前后仍有可能降价,势必带动煤、焦价格弱势下行,而铁矿石的港口库存接近历史高位,相对价格又偏高,钢厂可能压价采购。因此,从成本的角度看,原料价格一旦继续下行,可能带动钢价持续小幅下跌。
总的来看,春节后一段时间钢铁价格仍将负重前行,市场回暖,需要有金融市场企稳反弹或者贸易商心态积极变化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