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上旬在国内钢厂连续上调钢材出厂价格的刺激下,各地市场上建筑钢材、冷热轧板、型材等品种的钢材价格普遍上涨。对此经销商说:“由于目前国内的钢材销售正处于淡季,钢材价格上涨对于经营收入增加不大,但是对于提升今年经营钢材的信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节后的行情尚不明朗
从近期国内整体经济发展的形势分析,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出现明显好转的情况下,今年的国内钢材市场行情充满悬念。国家保增长政策的实施效果、房地产行业的恢复情况、钢厂限产保价措施对市场的影响、钢材出口形势等问题,尤其是春节后的钢材市场行情是涨还是跌?何时涨跌?涨跌的幅度如何?这些都是目前经销商普遍关注的问题。
由于今年国内钢材市场行情存在许多变数,而且春节后国内钢材市场行情尚不明朗,所以目前无论是钢厂还是经销商对于春节后的行情变化都还没有一个量化的、定性的判断,经销商中谨慎、观望的心态较重,普遍认为由于国家落实扩大内需保增长政策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实施政策以后的效果如何尚无定论,所以今年国内钢材市场行情依然存在大起大落的可能性。
市场行情的变数较大
受今年国内钢材市场行情尚不明朗的影响,近期西安市场上经销商对于今年是否大量冬储钢材存在一定的分歧。据调查,目前西安市场上钢材的库存总量约为21万吨,仅为往年库存量的60%左右。经销商不敢大量冬储钢材的原因是担心春节后钢材价格回升时间较长或出现回落。
对于今年钢材市场价格的变化,多数经销商认为在国家扩大内需保增长政策的刺激下,各品种的钢材价格行情将与去年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重轨、线材、螺纹钢、型材等品种受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改造以及城市廉租房建设的影响,其需求量增加,价格回升的幅度相对较大。板材类品种的价格行情主要取决于国内家电、汽车、机械、造船等行业的发展情况。同时,今年国内钢材的出口形势不容轻视。
影响行情的四个因素
据业内人士分析,以下四个因素将影响今年的国内钢材市场行情: 一、今年国内钢厂的钢材产能仍然处于释放时期,钢材产能增长的形势不容乐观,在钢材供大于求的形势下钢厂限产保价的弹性较大。同时,国际铁矿石价格以及国内钢坯、生铁、焦炭等冶金原料价格将成为影响和限制钢厂产能增长和钢材市场行情的重要因素。
二、国家关税政策对今年国内钢材出口数量和钢厂生产利润多少将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进而影响到国内钢材的投放情况。同时,今年国际市场的需求情况和国内外钢材价格的差别也将影响到国内钢材市场行情的走势。
三、钢厂调整钢材价格是一把双刃剑,既对钢材市场价格起到提升作用,也对市场需求起到抑制作用。同时,钢厂采取的限产保价措施、调整出厂价格的频率、给经销商返还的钢材销售补差额等因素也将影响市场价格的涨跌。
四、钢厂、经销商和下游钢材用户对于后期钢材市场行情的预期判断以及做法,不仅影响钢材市场供需的平衡,而且将加剧市场行情的波动。
中国钢铁新闻网消息(中国冶金报首席记者 包斯文)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钢铁物流合作论坛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主任、西本新干线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虞钢在2009年钢铁物流预警报告中指出,2009年两季度,国内钢材价格将进入快速上涨通道,4季度以前,价格重新回到5000元/吨的区间不是没有可能。 虞钢在回顾总结2008年建筑钢材运行状况之后,着重分析预测2009年建筑钢材市场走势。他提出:预测2009年国内钢材市场面临的形势,除了钢铁生产成本外,宏观经济形势是最关键的,在目前应对危机中,国内经济政策已经无形中先手已失,处在被动接受的尴尬境地,纵观一系列组合政策出台的成因与效果,我们面临的压力是明显的。因此,在2009年,中国经济极可能面临“高通胀,低增长”的双重压力。其原因,在投资拉动效应发挥作用前,受资本避险与逐利因素影响,诸多资源类基础产品价格上行压力必然重现,而这一时期内,却未必能带来相对应的发展增速动力,这样便形成了“高通胀、低增长”的尴尬局面。 虞钢说,总结来看,一定时期内,选择承受一定程度通胀,而可以继续发展,未尝不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救急策略。可以预见的是,在2009年末,由于高通胀带来的不稳定性,各国央行将重新采取加息,重拾紧缩的货币政策与稳健乃至偏紧的财政政策。由此,国内经济将会进入较长的一段滞胀期。这一滞胀期的具体时间跨度,取决于众多综合因素。 对于2009年钢材价格行情展望,虞钢认为2009年的钢材价格行情应区别于以往任何一年,完全从供需与成本角度出发,来看空未来钢材等基础生产资料价格的观点已不成立。我们应该把价格影响因素的重点,完全转移宏观层面上来,而且最应关注的是美元,以及全球主要货币的流通性泛滥和由此带来的通胀结果。 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通胀是货币与商品对应关系失衡的一种表现,即过多的货币追逐相对较少的商品。当资本市场的杠杆效应体现在钢材及其他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时候,其价格反应一定是涨不言顶,跌不言底。如果我们把以往的市场理解为房产与金融泡沫,那么泡沫破裂后,其注资、发债、减息等手段引起的进一步泛滥,货币所优先追逐的对象,一定是有刚性消费支持且存在供应约束的大宗资源类商品,如石油、钢铁等。 虞钢说,根据我们的调研和分析,认为2009年2季度,国内钢材价格将进入快速上涨通道,4季度以前价格重新回到5000元/吨的区间不是没有可能。考虑完全通胀因素及全球经济滞胀周期的来临,2009年4季度以后,钢铁价格应该在4500元/吨以上价格维持相当长的时期。但此时的价格,针对消费购买力而言,可能仅相当于现在70%或更低。因而,2009年钢铁行业极有可能将迎来“价格利多,市场利空”的尴尬形势。 不过,虞钢指出,对于2009年钢材市场行情,最终结果还要受制于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带着预判去体验,要根据实际环境变化,注意阶段性调整策略。 在钢铁产品从生产到终端用户需求中间,客观存在一类需求,这一类需求往往没有固定的上游供应商,也没有固定的终端用户采购量。它不以真实需求为采购导向,而是凭借对于市场的趋势判断,完成买进卖出行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中间需求。 在报告中,他还提出了“中间需求”对钢市影响的问题,引起与会者的关注。 虞钢给“中间需求”下一个定义:中间需求对钢材市场的价格变化有着一定的关系,当钢材市场价格处于上涨时期,会形成扩张的泡沫需求订单,从而推涨价格;在价格下跌时期,会出现集中卖出行为,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促使价格加速、扩大幅度下降。 2008年钢材市场运行归纳为三个阶段,即价格的暴涨期、相对平缓期和暴跌期。如2008年2月15日到3月5日,沪上螺纹钢市场价格上涨600元/吨;在4月21日到5月7日,沪市螺纹钢价格攀升500元/吨。从上涨性质来看,第一波上涨阶段,钢厂出厂价格、市场零售价格轮番上涨,互为支持,互相吹泡泡,明显带有人为拉涨因素。因为这个时间阶段并没有过度的集中需求释放,反倒是需求低迷期。到了第二波上涨阶段,钢材市场逐渐得到需求支持,这其中的需求包括有效需求和中间需求。有效需求是实际生产建设计划所需,而“中间需求”则是由于价格连续暴涨刺激出来的贸易商的需求,也可将其理解为“囤积居奇”。也正是因为真实需求与“中间需求”的混淆,一时间蒙蔽了众多人的判断,正如2008年众多资本市场演绎的历程一样,“涨不言顶”的乐观情绪在蔓延之中。 2008年三、四季度,这种“中间需求”已经处于极度的停滞运行状态,换个角度来看,也就是类似资本持有者,游离于市场之外等待时机的市场很久了。而现阶段钢材市场价格的底部盘整已经持续数月,部分“中间需求”已经明显按捺不住,开始进行“囤货”,或计划“囤货”操作。一时间,“中间需求”又逐渐旺盛起来。 业内人士认为,从某种意义来看,“中间需求”对钢材市场价格变化影响不容忽视。其实,“中间需求”承担市场的“蓄水池”功能,它连接上游的生产源头和下游的终端用户,能够起到调节资源余缺的效应。“中间需求”是停滞不是释放,对钢材市场价格将生产一定的催化剂作用。以上海地区为例,目前从事钢材贸易的5000-6000家流通企业,如果每家囤货1000吨钢材,就是一个很大的“中间需求”。在2008年下半年,当钢材市场持续疲软、低迷,终端需求严重萎缩,此时,众多钢贸商不向钢厂订货,有的则降价销售,消化库存,“中间需求”出现长时间的停滞,导致钢厂大量库存积压,迫使钢厂减产保价,停产救市。 由此来看,“中间需求”对钢材市场价格的影响应足够的重视,而不能轻易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