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前中钢协召开了2014年第一次钢铁信息发布会,将今年一季度的钢铁行业形容成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最为困难的一个季度,钢企亏损面达到45%;藉此,中钢协对国家和银行系统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政策和要资金的“殷切希望”。一句话,想法是好的,但结果只怕难以如愿。
希望国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各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坚决管住新增产能项目;希望国家有关部委尽快落实国务院文件中明确的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
管住新增产能,原本是好事,但笔者不得不说,随着行业亏损加剧,很多实力不足的中小钢厂面临破产风险,现阶段正是那些大型钢厂大搞兼并的好时机,既便宜、又能变相扩大规模;如果国家不发大力气去管控新增产能,或许会有那么一批被肩并者突击搞出一批新产能、黑产能,抬高兼并成本,这肯定是兼并者不愿意看到的,新增的产能国家不承认,接过来不但成本增加不少,还是个烫手山芋。
而要求尽快落实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那无疑是为钢企争取市场份额了,特别是高端钢材领域的市场份额,因为低端钢材我国多的是,谁没事去舍近求远。而高端钢材国内尚有缺口、需要从国外进口;且国内大型钢企虽能生产,但质量兴许还没办法满足终端需求,导致用钢着宁愿舍近取远;如果取消保税政策,势必大大降低进口贸易商及下游终端的成本,可能转向国内直接购买;但笔者不得不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提要求之前,请先把质量和服务提升上去,否则大家不知道支持民族企业、大老远的跑到国外去买?
希望银行系统对钢铁企业采取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
银行应该对钢铁企业实施“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这无疑是最明智的,做任何事情,切记搞一刀切。笔者认为,那些生命力较强、市场认可度高、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钢铁企业;笔者提议,在这一块,银行根本就不应该只认规模、背景;而不监管企业的盈亏,断掉那批长期亏损、依靠财政补贴而存企业的贷款,实现真正的市场资源优化配置。
希望国家继续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减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
我们的钢铁行业已经处于严重的产能过剩产业,如果只是单一的内部转型升级已经无法实现市场的自然平衡;必然需要死掉一批、淘汰一批;不论是谁,市场自然不会去讲情面、讲后台,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就自然淘汰。自然法则的优胜略汰,如果需要人为的“保驾护航”,那终究也只能是温室里的花朵。
希望国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国内矿山企业税费负担,加快国内铁矿资源的勘探、开采,逐步打破国外矿山企业的垄断;
国内钢企被海外矿山搞怕了,“长工、打工仔”等一系列的臭帽子盖在头上谁也不好受,何况还“抢”走大量的利益;因此加大国内矿的开采,不过如果任何行业的发展都要去靠减税这种初级支撑手段去帮扶,我们发展了几十年的矿业颜面何存?另外听闻我国的矿山多集中在大型钢企手中,要求减税,最终还是落在钢企之身,不免让人有“挂羊头卖狗肉”之感。
还有疑惑,如果加大国内矿山的开采就能打破海外矿山的垄断,那么在此之前干什么去了?遇到一点困难,就想着“竭泽而渔”,这是否与“节能减排”有违?
希望国家各部门尽快下发具体实施意见,推动兼并重组工作取得成效。
这就是在营造大鱼吃小鱼的“环境”了;兼并重组的具体实施,无非是参考规模、效益、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等指标;如果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真正能发挥“让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那么就无需等待什么意见;既然是让市场来主导,那么也就是说,行政之手退出了这场盛宴。能不能吃得动别人,还是要靠自身的实力,坐等政策来帮忙,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嫌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