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热轧每吨下调200-300元,线材和管材产品均下调500元
继3月初宝钢新年首次下调钢铁产品价格之后,受制于目前市场居高不下的产能和持续走低的钢材价格,宝钢不得不继续下调5月份产品出厂价格,记者昨天获悉,5月宝钢普通热轧每吨将下调200-300元不等,普冷下调200元,线材和管材产品均下调500元,此外一些高附加值产品如镀锌类、彩涂类等也纷纷下调200-450元不等。
分析人士表示,宝钢产品的下调是对市场价格的“滞后”确认,其各品种价格目前依旧高于市场价格。由于目前国内钢铁产能的居高不下和出口形势的严峻,国内钢铁价格将依旧维持走低局面,而宝钢下调钢价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应急”之举。数据显示,国内钢价在春节后出现明显回落态势。
需求萎靡 高库存高产能考验企业
今年1-2月,国内可供消费的粗钢资源量同比增长9.38%,2月产量同比增长近14%,日产钢相当于年产5.27亿吨水平,造成又一次的钢材价格的大幅下降。虽然进入3月后,日产钢在3月上旬略有下降至137万吨,但至中旬又回升至139万吨。
目前钢厂减产的意愿并不强烈。据测算,只有日产粗钢水平达到125万吨时,才能使得市场供不应求的态势得到缓解,并使得市场走稳。目前的钢产量已经超出市场的需求能力。
在供需关系出现严重失衡的背景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吴溪淳表示,目前摆在钢铁企业面前的最大经营风险,是原料采购成本能否与钢材销售价格相适应。这是去年国内钢铁业遭受重创的主因:库存原料的高成本和市场迫使钢铁产品大降价。而2009年全球钢铁价格不可能大幅度回升,钢价即使回暖也将很快遭到产能加快释放的冲击。
宝钢股份即表示,鉴于目前严峻的经营形势,公司正在不断压缩库存,总经理伏中哲称,由于宝钢去年即已推迟或取消海外铁矿石装运量,目前库存正在回到正常水平。不过上海证券分析师朱立民表示,根据统计数据,2009年1-2月全国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分别在80美元/吨左右,而上海地区的平均到岸价仍然高达132美元/吨。预计宝钢股份受铁矿石长期协议价和海运费长单的约束,铁矿石3月和4月到岸价仍将居高不下,因此公司高价铁矿石去库存化或在第二季度末才能完成。
二次去库存化或推动钢价企稳
根据国家统计局3月27日公布的数据,今年一二月份,钢铁行业由去年同期盈利255亿元转为净亏损7.7亿元。分析人士认为,3月份钢材价格的下跌使得钢铁行业的业绩很可能再度亏损,从而出现全行业的微亏现象。即使铁矿石谈判出现价格降幅达到40%的局面,也将难以推动钢铁企业利润的回升,因为正如去年矿价走高借钢价传导到下游用户一样,今年的矿价走低带来的下降成本,也将因价格走低而传导给下游用户,无法惠及钢企自身。
宝钢股份董秘陈樱也表示,目前就行业基本面看,国内外需求疲弱,国内产能供过于求严重,国家经济振兴计划转化为钢材需求尚待时日,一季度钢铁公司经营普遍困难,进一步减产势在必行。
渤海证券分析师马涛认为,去库存化的进程往往伴随钢价跌势的放缓、企稳和上涨,因此去库存化的再次出现也就昭示着产品价格将逐步企稳。3月末,社会库存已处于下降通道,二次去库存化将再次上演,伴随终端需求恢复,钢价有望在4月中下旬企稳。
产能过剩制约钢材价格上涨 4月钢材市场趋于稳定
“3月份,国内主要城市钢材价格稳中有降,临近月末才止跌势。”3月31日,钢铁研究中心主任侯志芸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近期国内钢厂大中型材产能恢复较快,加上出口受阻,国内市场供应压力较大,预计4月份型钢市场价格趋于稳定。
首创期货钢铁分析师李敬康认为,近期除螺纹钢有下行走势外,钢材价格整体走势相对平稳,主要原因是钢铁行业自身产能过剩严重,制约了钢材价格的上涨。
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钢铁产能预计有6.6亿吨,而2008年我国实际国内有效需求只有4亿吨,我国钢铁产能过剩十分严重。
侯志芸认为,早在2005年,国家出台了旨在控制产能、提高集中度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但是从政策执行效果看,是相当不理想的。政策为了鼓励淘汰落后产能,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允许对落后产能进行等量置换,即在淘汰落后产能时,可以同时新建相当的符合产业政策的先进产能,然而,事实是,部分企业没有对落后产能有效淘汰,而且还加倍新建了新炼铁产能和炼钢产能,使得近年来钢铁产能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从而加速了钢铁产能过剩。
长江期货钢铁分析师何湘桂表示,尽管国家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大部分是投向基础设施,但是基础设施对钢材的需求本质上是刚性的,难以独力拉动钢材的消费。而过剩的产能也压制了钢材价格的回暖。
对于通过扩大出口来减轻过剩压力的建议,国内专家认为,指望通过扩大出口来摆脱目前钢材产能严重过剩的困境是不现实的。
侯志芸对记者说,目前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总体高于韩国、欧盟、美国等主要出口国,同时我国出口报价在国际市场上缺乏价格优势。她认为,近日国家调整了23种钢材品种出口退税率仅是权益之计,中国钢材市场的复苏主要依靠国内需求,指望通过扩大出口来摆脱目前钢材产能严重过剩的困境是不现实的,预计未来钢材市场将维持低需求、低价格的运行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