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面临严重困难局面的一年,2010年则是钢铁行业形势最复杂的一年。”权威专家对今年钢铁行业形势如是说。“需求增加速度低于产量增加速度,产能过剩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钢铁行业形势最复杂的一年”
日前,英国钢铁咨询公司对于2010年全球钢产量作出预测,认为2010年钢产量将比上年增长约11%,达创记录的13.5亿吨。其中欧盟27个成员国的钢产量预计将年比增加17%,达到1.615亿吨。中国2010年钢产量预计将增加7.3%,至6.09亿吨。“全球经济形势虽然出现好转,但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局面复杂,竞争加剧。”中国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凌对于未来国际钢铁市场走势作出判断,他认为,国际钢铁企业纷纷恢复生产,并重启钢铁基建项目,国际市场钢材供应将显著增加,但钢材需求并未恢复,因此,市场将面临供大于求态势。“未来全球经济仍面临重重困难,钢材需求恢复缓慢,或有反复。”陈凌分析指出。对于2010年中国钢材的出口市场,陈凌坦言,随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这也将抑制我国钢材出口。“2010年中国钢材出口有望高于2009年,但很难大幅度增加。”陈凌分析认为,更多的新兴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分工,我国与这类新兴国家在钢铁领域的竞争趋强,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目前,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愈演愈烈,尤其是欧美国家不断对中国钢材出口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的措施,“钢铁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钢材出口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陈凌直言。
对于今年国内钢材市场的趋势,陈凌表示出担忧,由于2010年市场需求仍将增长,我国钢铁产量也将进一步增长,产需均有望创出6.2亿吨以上的历史新高。“需求增加速度低于产量增加速度,产能过剩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陈凌分析,2010年我国钢铁业面临诸多成本上涨因素。第一,铁矿石、焦炭等资源、能源及运输价格呈普遍上涨趋势。2010年度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已成定局;同时,政府将加快推进水、电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适度提高资源要素价格,这都将导致钢铁生产成本上升。第二,钢铁业作为“两高一资”生产行业,节能减排受到日益增强的关注。钢铁企业必将加大对节能环保方面的投资,增加生产运行成本;第三,我国经济形势转向,通胀预期和实际压力增强,政府会选择适当时机加息,钢铁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其财务成本将会增加。“在产能和成本夹击下,行业效益难以改善,有利于促使行业结构调整的客观环境正在形成。”在展望新一年钢铁业前景时,陈凌表示。
“钢材价格突破5000元是有可能的”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推动钢材价格上涨。在成本推动的作用下,今年钢材价格会逐步走高。”著名钢铁分析师马力表示。
数据显示,3月26日,北京市场大厂高线吨价达到4450元,比春节前涨710元,涨幅18.98%;上海市场高线价格达到4210元,比节前涨410元,涨幅10.79%;石家庄市场高线价格达到4420元,比节前涨640元,涨幅16.93%。对此,马力分析认为,价格上涨的原因很简单,第一,需求在放大;第二,成本在上涨;第三,市场心态推动价格走高。
马力判断,2010年钢材价格将趋于好转,其原因主要为钢铁上下游行业发展向好。他分析,2010年政府投资持续增加,带动钢材需求释放。此外大量地铁、高铁项目2010年陆续启动。2010年铁路投资8235亿元,比2009年增长37%和17%。加之基建项目开工,带动机械制造用钢需求。家电、汽车消费优惠政策,以及城镇化进程将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和带动板材需求。“2010年钢材需求将继续放量,同时对原材料需求也将大幅增长,对原料市场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原材料价格上涨反过来又推动钢材价格上涨。今年在成本推动的作用下,钢材价格会逐步走高。”马力说。
与马力观点相同,河北钢铁集团销售处副处长刘建平认为,钢材下游刚性需求将对价格形成强力的支撑,比如汽车、制造等行业的强劲发展,是支撑价格维持高位的最大动因。国内各机械制造行业等相关行业继续好转,对板材、特钢、管材等相关产品需求形成拉动。此外,今年房地产行业投资、开发将继续好转,房地产价格继续处于高位,开发商投资积极性不减。
河北省金环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勇则认为,国家重点工程投资和基础建设加快发展对钢材需求仍将延续,今年的需求重点将从建筑钢材转移至板材品种上,国家投资对钢材需求的拉动将逐渐从建筑钢材转移至板材。“随着国际钢材市场价格的上涨及经济的恢复,我国钢材产品尤其是热轧板、中厚板等产品重新具有了出口竞争优势,出口对国内钢材价格的拉动作用将越来越大。”马力分析到,在市场需求保持较高水平、钢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并可能继续增加、社会库存逐渐消化、整体信贷环境仍将继续宽松、钢厂产能释放力度已经有限的情况下,市场价格短期内将继续维持高位,并可能维持波动上涨的走势。
在需求相对旺盛的情况下,高成本将支撑钢材价格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并推动价格不断上涨。“钢材价格突破5000元大关是有可能的。”马力对此表示肯定。
高成本成为价格上游“堰塞湖”
“作为钢铁生产主要原料的铁矿石、焦煤等价格在不断攀升,致使钢铁生产的成本频现新高,钢铁生产的必备原材料近期市场走势复杂。”认为,成本的攀升是一把“双刃剑”,正在微妙地影响着整个钢铁行业。
目前,国内焦炭市场震荡调整、但整体水平仍处于高位。原材料市场对整个钢铁行业影响凸现。钢材成本快速上涨是近期推动和支撑钢价上行的最主要动力点。
钢材的高库存和价格的高位形成了钢材市场的“堰塞湖”,钢铁生产企业和流通商将生活在这个“堰塞湖”下面,这将成为今后钢材市场的一个常态。李志勇对现代物流报记者分析,在钢材低价格低库存时,流通商和企业都在积累,经过累积形成“堰塞湖”,“堰塞湖”积累到一定程度将要下泄,就又形成价格洼地。
维持市场的高价格,不让“堰塞湖”倾泄,要靠资金和信心,但流通商总有资金跟不上的时候,一旦资金链断裂,信心也就受到损伤,高库存和高价位的“堰塞湖”倾泄将不可抑制。李志勇进一步提醒业内同行,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关注库存结构,要通过对于市场的判断,及时掌握市场的动态和节奏,“高价位预示着高风险,在积累了大量的危险因素之后,价格下来也是正常的”。李志勇说。
对于目前及未来的钢材价格走势,河北顺邦物流集团总经理赵旭有着自己的看法,他提醒业内和流通商,“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他分析指出,目前大家都在预测价格要上涨,目前钢材的价位下游需求还有承受力,但是如果价格上涨到下游接受不了的时候,接下来市场就会形成倒挂,市场将陷入不可控的状态。因此“对于需求方的变化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比如下游企业产品的利润,也并不如我们想像的乐观,目前整个下游需求并非像我们原来设想的那样好,它也是处于复苏阶段。”赵旭给了流通商两句话忠告:在把握好形势的前提下,谨慎行事,果断处置。
对于如何化解市场风险,石家庄市正大板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光提示业内,流通商更应该多多关注期货市场。他说,期货市场看技术面不看基本面,现货市场里也要看技术面,比如说铁矿石涨价,流通商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流通商关注期货市场,更多地让自己能够对冲风险,让自己的经营更有把握。
高成本下,钢铁生产企业如何积极应对,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对此,河北敬业集团销售部长田书方认为,钢厂应该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应对高成本的压力,他举例说,敬业集团目前致力做的是,第一,针对目前的市场增加河北本地区的客户。第二,尽快开发大西北市场,根据目前的市场调研,企业的产品在西北有优势,借优势发力。第三,继续执行企业独特的营销和直销模式。
2010年,钢材市场将处于一个高产出、高需求、高价位、低利润、高风险的状态,因此作为钢铁生产企业和流通商,要对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要把握市场行情,密切关注市场的发展变化。同时,钢铁生产企业和流通商要合作,对话不对抗,无论大钢厂还是中小企业,与贸易商之间要进行协作合作,无论怎样竞争,更多的是合作伙伴,要探讨竞争和合作的新模式。
中国钢材价格是否存在下跌风险
一、宏观调控存在不确定性
3月25日,央行发行了1600亿元3月期央票,连续3周创下该期限央票单周发行量新高。上周央行从市场净回笼资金达到2180亿元,环比增加50亿元;已连续两周净回笼资金超过2000亿元,继续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大力度的回笼。笔者认为,在目前不动用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央行仍将主要依靠公开市场操作来回笼市场流动性。虽然央行回收流动性的压力已经得到阶段性缓解,但很难预测其是否会在某个时机提高整体回收力度,不排除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
3月29日央行发布公告,增加3位金融专家进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令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的预期发生微妙改变。更为值得关注地是,这3位新增委员中,周其仁与李稻葵均暗示不排除以加息来“退出”,其中李稻葵表示中国加息时间点或先于美国,也令加息退出的声音随之增强。但笔者认为,3位专家的存在可能会让央行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声音,却未必能增加央行的独立性。尤其当前人民币升值问题炒得沸沸扬扬,此时加息,将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更容易加快热钱流入的速度。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尤其是民营经济增长当前还有许多不确定性,为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防止经济二次探底,在3月份CPI数据没有出来之前,央行不会贸然加息。
二、产能过剩矛盾仍在深化
今年以来钢厂的高产量状况并没有改变,国内市场资源供给继续增加,产能过剩和落后产能不能及时退出是当前钢铁行业的主要问题。我们分析钢材价格的走势,决不能忽视供求关系的分析。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09年12月份粗钢日均产量为153.7万吨,到今年1—2月粗钢产量为1.03亿吨,增长25.4%。日均产钢升为174.4万吨,创历史新高。照此速度,预计今年粗钢产量比去年将增长10%左右,达到6.16亿吨。如果市场价格继续大幅度上涨,会加快产能释放进度和幅度,造成供求关系矛盾的紧张性。
随着天气的转暖,钢材消费逐步启动,下游行业需求有所回升。尤其是“两会”调结构、保增长、拉内需等政策继续实施都会扩大钢材市场的需求。据统计,2009年房屋建筑用钢材约1.92亿吨,比2008年同期增长7.6%。预测表明,2010年全国房屋建筑所需的钢材2.16亿吨,同比增长12.7%。无疑,2010年钢材需求的总体提高将不容忽视,但总体来看供大于求的状况会继续存在。
当前下游终端用户的需求没有明显释放,市场仅能算是刚启动。目前钢厂大幅上调出厂价格,现货价格稳步上行,市场表现为中间需求较前期放大,贸易商“炒涨货紧”或“囤货惜售”,从而推动钢价快速上扬。笔者认为,如果脱离终端实际需求的价格继续上涨,中间商手中资源越囤越多,超过市场的承受能力,则钢市将再现“有价弱市”甚至“有价无市”的情况,价格大涨后必有大落。因此我们在为国内钢市“大象企稳”暗自高兴的同时,要谨防由于幅度和节奏掌握不当带来的潜在风险。
三、高库存是价格上行拦路虎
上周国内建筑钢材市场总库存量继续呈下降走势。截止到3月26日,钢之家网站重点监测的国内14个主要城市线材库存总量为140.54万吨,环比减少2.95万吨;螺纹钢库存总量为476.09万吨,环比减少6.35万吨。当前库存虽然连续3周小幅下调,但今年的钢材库存创造了历史同期的新高,当前其总量依然巨大,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特别指出的是,当现货价格大幅度上涨时,将会有一定比例的资源“乘机逃脱”,但部分新资源会再次被套牢,市场价格将会难以稳定。尤其是在钢厂继续释放高产能的情况下,去库存化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高库存隐含了后期市场高风险。目前终端订货减轻了高库存的压力,但是一旦价格急速拉高,订货商出于观望心态,会等待价格理性回落后再订货,价格就会出现向下调整。
四、套保需求打压市场价格
冬季囤货的贸易商由于前期囤货成本相对较高,在当前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就有了出货套现的意愿。一旦期货市场价格上涨过高过快时,期市保值盘就会蜂拥而入,把价格打压下去,或至少给价格上涨带来阻力。出于对高成本、高产能、高库存这“三高”的担忧,市场消费者的心理适应需要一个过程,价格过快上涨超过市场心理承受范围后,将会出现回归理性的趋势。
五、铁矿石谈判炒作告一段落
目前市场对铁矿石涨价预期的炒作已经告一段落,笔者认为,铁矿石谈判题材想继续主导行情走势不太可能。我国今年谈判再次失利已几成定局,产钢成本增加已为不争事实,目前的期钢价格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铁矿石上涨的预期,而历年谈判后钢价弱势的惯性表现或许会在今年得到延续。那么当谈判结果逐渐清晰之际,就是资金对期钢价格沽空之时,但铁矿石、焦炭等原材料上涨的成本支撑也限制了钢价的跌幅,对钢价底部形成强有力支撑。同时要注意的是,海运费一直维持在低位,不排除后期振荡上涨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