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日,并没有给钢材市场带来任何暖意,反而随着建筑旺季的到来,市场“跌跌不休”。在这种纷繁变化中,业内猜疑纷纷。钢市的旺季不旺,连连下跌,是否有幕后黑手在推波助澜?一时间,市场人心更乱,前景更加迷茫——
市场行情如密码
“今年的行情太令人不可琢磨了”。从今年4月中旬以后,钢材价格就今天30元、明天50元地往下掉,一直到现在,“像是有什么人在背后操作,若是心脏不好,我们早就撑不住了。”
在辽宁沈阳一家钢材市场上,经销商老赵对记者大倒苦水。“建筑旺季到来,市场依然没有好转的迹象,贸易商心态悲凉。下游建筑工地多持观望态度,采购不积极,多数地区现货价格继续下跌。”
钢材市场现状与当下的天气形成鲜明的对比。
老赵对记者娓娓道来:去年年底,老赵听同行说,年后钢价会有个好价钱,就进了些货,没想到,货没出完,行情就跌了。“这一把,我们就赔了三百多万。”
开了春,矿石行情一再推高,业内又在猜测着行情,认为成本上升了,价格还得上来,为了挽回损失,老赵又囤了一批货,但没等正式签订供货协议,价格就又掉下来了。
现在,老赵对于进不进货处于两难,不进货,市场上的客户难以保住,进货吧,又怕价格再跌再被套住。“我们总是跟不上节奏,对于价格的判断总是慢了半拍,行情也像是中了邪,总是赶不对付,是不是有庄家在控制着,我们摸不准。”
价格由几天前的暴涨,瞬间就止涨下跌,甚至是非理性的暴跌,一天跌三四次,跌幅一二百。“这种日子不是经历过历练的钢贸商谁能受得了?”“我们是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市场上,流通商陷入恐惧和迷茫中。
进入5月下旬以来,除冷轧外的各种钢材品种毛利均进入了负值区域,其中螺纹钢的亏损水平已经超过了每吨200元。“螺纹钢产量比例较高的钢厂已经出现了亏损。”一流通商对记者说。
“行情太无常了,跟着专家走赔钱,跟着同行走也赔钱,简直是找不着方向了,是不是背后有庄家在操纵吧。”钢贸商老张一直在试图破译其中的密码,供求论、成本论、资金论,但是这些仍难以预测行情。
钢价的大涨大跌很难预计和解释,“庄家说”开始在业内流传。一些钢贸商认为“市场上有庄家”,是庄家在操纵钢价。老张也觉得市场操纵在某些人手里。
行情依旧胶着
眼下半年时间已过,后期钢材市场行情又将如何演绎?“总体来看,今年后半年,市场行情应该是处于震荡的态势,而且又要恢复到2009年3~6月份那个时期,那么这种情况会是一种胶着状态。”长期从事钢材市场调研的业内人士如是说。
市场价格低迷下,钢铁生产企业和钢材流通商日子都很不好过,尤其是钢铁生产企业,“按目前成本计算,市场价格和出厂价格倒挂,一吨亏损在二百元左右。”河北敬业集团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如果这种严重倒挂现象继续发展下去,那么工厂就会严重亏损,这种亏损,就会打压产量。企业必然回归于市场,屈从于市场,“宝钢的降价就是一种屈从市场、贴近市场的反映。”河北钢铁集团石钢公司一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这位工作人员继而分析认为,生产企业打压产量,对主要的钢铁上一层的产品压力也较大,比如说矿产、焦炭、煤炭、硅锰合金,主要原材料都会受到打压,打压上游那些原材料,也会降价。“这是一种来回的拉锯战,在这种胶着状态下,对大家都没有好处,外矿的进口商都会赔钱。”“钢铁形势总体来说仍处于下滑态势。”与上述持震荡观点不同,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负责人对记者分析,在第一季度1~4月份整体钢铁形势是上升增长,从国际上国内上都是,价格都上去了。但就目前来说,从4月底,5月初开始,国际上钢铁价格就在下滑,“上升到顶点以后,就处于下滑趋势。”这种趋势会一直延续到今年年底。至于跌到什么程度也难预料。这位人士分析。“2010年后半年的总体形势应该是低位徘徊震荡,市场就怕这一点。”河北省一家钢材市场上的流通商对记者分析,生产企业不能再一直释放产能,还有,房地产市场低迷,对钢材市场也形成压力;出口退税政策实施,资源回流到国内市场,对于价格又是一个打压,所以说,后半年,企业和流通商都将处于一种煎熬的状态。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在钢价连续下跌一个月后我国钢铁产量终于开始下跌,5月国内日均产量减少2万吨至180.5万吨。目前,主要是华北一些小钢厂在减产限产,大型钢厂限产意愿尚不强烈,他们主要是通过安排检修的方式来度过这段时期。“尽管目前钢价下跌严重,逼近甚至超过成本线,但设备停下来的损失可能更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钢厂人士对记者说。
市场迷惑不解
市场低迷,传言益盛。传言背后的影响越来越大,在钢价越来越偏离正常轨道的背景下,似乎背后真有庄家在操纵。长期以来,我国钢铁贸易商鱼龙混杂,有些人投机严重,助长了这种气氛。业内人士切中要害地说,钢价上涨时,纷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钢价下跌时,又纷纷降价,打价格战。助长了杀跌之风,畸形引导了市场。不但如此,由于准入门槛低,企业人员参差不齐,行业里行规行约欠缺,自我约束机制差。
不仅如此,钢厂在价格上扬时囤库捂盘,价格下跌时又强压强卖,流通商无不心生怒怨,价格一有风吹草动便各自只顾各自利益,不为产业链的上下游分担任何风险。
为什么钢市价格会频频出现如此大幅度的波动?为此,市场一时陷入迷惑不解。“这也是我们一直琢磨不透的事情”,上海亘兴物资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升日前告诉本报记者,或许是供需关系,抑或是市场真有金融炒家。
有着不同观点的西安钢材市场一位未具名流通商认为,“目前的市场价格极可能是受到股市、房地产、期货、钢厂、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那么,钢价一度低迷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或许正如业内所述,是该寻找幕后原因的时候了。
厂商斗法?
近段时间以来,钢厂和贸易商的日子都不好过,在不断博弈中维护着各自的利益。
吴井泉认为,此次钢价陷入低迷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钢厂继续大幅生产,并转嫁给流通商,以致市场库存进一步挤压,价格难以反弹;另一方面,备受冲击的钢铁流通商为争得最后一线希望,赢得更多的钢厂补差来弥补钢价下跌带来的巨幅亏损,借机也开始顺势而为。
在这个微利生存的时代,“钢厂和贸易商甚至可以为每吨钢材10元的涨跌幅度打破头”,李彦这样描述。
截至6月24日,HRB335钢筋报价继续维持在 3860元 /吨;优质品螺纹钢椎18~25mm规格售价报在3860元/吨;三级螺纹钢 椎16~25mm规格保持在3950~4020元/吨。尤其近半月来,多家钢铁贸易企业网站挂出了螺纹钢3750元/吨的报价。但当本报记者致电过去得到最多的答复竟是,“现在我们这里不出货”或者“目前公司没货源”等。
“这是钢贸企业玩的一种小伎俩”,一位未具名钢厂销售代表告诉本报记者说,其实他们就是在“砸行情”。
而对此有着不同观点的上海跃琪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岑健感叹道,主要还是钢厂“钢老大”地位的缘故。钢厂从来都是利润源头的实质控制方,从钢厂出厂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对比来看,出厂价格基本上都是100%高于市场价格,“钢价倒挂”现象已超出了所有人能够想像的范围。
显然,引发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仍是“长期以来困扰行业发展的不合理厂商关系”。
首席分析师表示,按照此前市场运行的一贯逻辑,钢厂与流通代理商签订代理协议后,可以任意修改与代理商之间的合作协议,可以增加其代理量、也可以削减其代理量及任意上调其结算价格,如此使得钢铁生产企业养成了“并不在意原材料成本有多高、市场价格有多差的习惯”,因为成本总是能够转嫁出去。
当然,上述做法也同样造成了国内钢厂在生产计划上的盲目生产。上海市工商联钢贸商会战略与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任庆平日前告诉本报记者,“国内钢铁产能上演无序增长将成为当前的直接表现”。
谁是“内鬼”?或许这一厂商关系才是背后真正的隐患。
关于多年来的厂商关系,业内也不停刮起认同“风声”。
“目前厂商关系还算稳固,起码相对比较稳定”,上海亘兴物质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升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出于各种考虑,钢厂补差也算及时。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种代理关系也符合当前我国的特殊国情。
不过,他强调,“这种传统的厂商关系,定然会给市场带来价格倒挂,这是一件很无奈的事,希望相关部门尽快探索并创新这一模式。”未来钢铁业发展定将是“渠道为王”的时代,钢厂就是做好品种研发及生产工作,大型贸易商演绎着流通角色,这一点,我们亦可从日韩等国的佣金式代理制中寻得可取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