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聚焦
1.2009年度铁矿石首轮谈判即将启动
昨日,记者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获悉,近两天,必和必拓、淡水河谷这两家新一年度铁矿石谈判的对手分别造访中钢协,就钢铁行业及上下游市场情况进行交流与通报。这意味着国际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与宝钢的首轮谈判即将启动。
据记者了解,必和必拓公司已与中钢协有关负责人就行业热点以及谈判等一些问题做了沟通,而淡水河谷本周也将与中钢协人士进行会晤交流。双方高层向记者表示,不管是在谈判前后,铁矿供应商与中钢协的交流都是正常、定期的。业内人士认为,正是基于铁矿石市场的急转直下,使得三大供应商不得不正视现实,与中方开展预热对话。
MY STEEL信息总监徐向春表示,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预计约5亿吨、生铁4.75亿吨,分别增长2.2%和1.2%,为2000年以来最低增长速度。受国际、国内需求低迷制约,2009年钢铁产量仍将低速增长,估计增速5%左右,铁矿石需求增加约3600万吨。考虑到国产矿的增产潜力及巨大的库存量,预计明年铁矿石进口数量不再增加,甚至可能比2008年略有下降。
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会长邹健昨日也表示,世界金融风暴将严重抑制中国钢铁业的增长。房地产、汽车、家电市场的下跌,将进一步挤压中国钢铁业的赢利空间。而铁矿和海运市场也将随之告别暴利时代,但受国际垄断因素影响,铁矿行业仍有较好的赢利空间。今年年底开始,铁矿将进入价格相对稳定的时期。
徐向春判断,大宗商品牛市已经退潮,新一年度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应当补跌,三大供应商不论是减产还是拖延谈判,都难以阻止降价趋势。
2.“奇货”未必可居 淡水河谷拟来华打折促销铁矿石
铁矿石巨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不但撤销了对亚洲钢厂涨价的要求,而且还打算来华将滞销的铁矿石打折推销。昨日,中国钢铁工业协常务副会长罗冰在参加“中国钢铁产业链战略发展与投资峰会”间隙向记者透露,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确实已撤销了对亚洲钢厂所需的铁矿石额外涨价的要求。据悉,中方目前尚未收到淡水河谷正式的函。据记者了解,10月底中钢协在济钢召开了针对明年铁矿石谈判的第三次内部会议,并向会员企业通报对淡水河谷拟向中国促销铁矿石要谨慎应对。
中钢协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世界第一大钢厂米塔尔减产,淡水河谷销往欧洲的铁矿产品滞销,而米塔尔由于在中国有合资公司华菱及津西钢铁,淡水河谷就打算以低价出售给这两家公司。但是淡水河谷是否会大规模向中国钢厂低价促销尚不得而知。中钢协提醒会员企业,建议中国企业在当前生产困难、经营亏损的情况谨防受骗,审慎决策。
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国内大中型钢厂原料库存较大的情况下,巴西矿可能无法向大中型钢厂销售,但对库存较小的企业还是很有吸引力。
3.罗冰生:四季度钢厂出口订单降五成
昨日,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透露,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钢铁产品出口的订单大幅下降,钢厂普遍反映今年第四季度的出口合同订单下降50%左右。这里有全球金融危机造成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的原因,也有外商采取观望态度的影响。从发展态势来看,今年四季度甚至明年一季度,我国钢铁产品的出口将会明显下降。
在昨天的中国钢铁产业链战略发展论坛上,罗冰生表示,从1~9月份我国出口钢材的国家、地区分布来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韩国出口大幅增长,而对欧盟、中东地区出口出现大幅下降。而今年1~9月份我国钢铁产品折合成粗钢净出口3946.9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518.42万吨,下降11.61%。
我国部分钢材产品对外依存度高达30%~70%,对此,罗冰生不无担忧。他认为,像涂层板、大型型材、中板等产品,一旦出口下降,出口资源量转到国内市场,将对国内市场带来冲击。钢厂应当注意随国际、国内市场的发展变化,控制生产量及实行有针对性的限产、转产。
罗冰生表示,为应对金融风险带来的影响,国内钢厂应该下大力量做好企业增收节支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工作。
4.32家钢企2463亿存货藏浮亏 钢价决定减值规模
上市公司三季报已经收关,利润增速放缓趋势已经明朗,对于32家钢铁公司而言,更大的难关是在四季度。由于10月份钢价出现8年来最大单周跌幅,因此三季度在32家钢铁公司的2463亿存货中,保守估计有250亿元的浮亏将会在接下来的年报中体现。而整个三季报钢企的减值损失只有23.92亿元。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四季度钢价能够稳住,钢厂勉强可以做到少亏或者不亏。这样资产减值压力会减轻。不过,钢价能不能稳住,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
“钢价如果能稳住的话,钢厂在四季度的业绩表现情况会好一些,或许能少亏或者勉强不亏。”中信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周希增告诉记者,“10月份,国内钢材价格出现暴跌,钢厂亏损严重。而11月份,钢价跌势趋缓。其中建筑钢材已经开始回升,从3300元/吨升至3600元/吨的位置。这对钢厂来说,是好事。但问题是,钢价能不能稳住,现在不能下结论。”
周希增认为,四季度钢价不会再出现像10月那样的暴跌。经历了需求下降与成本下降带来的两轮钢价杀跌后,目前,钢价下跌的动能不强。市场的恐慌也在慢慢减弱。市场真实的需求得到体现。不过,对钢厂而言,减少原料、产成品的库存仍然是四季度要解决的问题。
5.国内铁矿在建项目规模1.2亿吨
昨日,在2008年中国钢铁产业链战略发展论坛上,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会长邹健表示,目前,国内铁矿石在建项目(200万吨以上)达到17个,总计规模达到1.2亿吨。这些项目将在接下来的2~3年内正式投产。
其中,超过1000万吨规模的项目包括,太钢袁家村铁矿(2200万吨)、唐钢司家营铁矿二期(1500万吨)、安徽霍邱铁矿(1450万吨)、包钢白云西矿(10000万吨)。另外,马钢罗河铁矿规模达到500万吨,首钢杏山铁矿规模也达到400万吨。
6.天津市钢铁工业协会成立
中国钢铁新闻网消息(中国冶金报记者蔡立军)11月5日上午,天津市钢铁工业协会成立暨首届会员大会在天津政协俱乐部隆重召开。
天津市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天津钢协)由天津市冶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天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友发钢管集团有限公司等52家单位会员组成,其成员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投资公司和冶金院校等。首届会员大会通过了天津钢协章程和有关公约,选举产生了以天津市冶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凯声同志为会长的天津钢协领导机构。
二、宏观经济
1.海关总署:全球经济衰退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影响不容忽视
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6日说,虽然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减缓,但是对照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应该看到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基本面仍是好的,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9671亿美元,同比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0亿美元,增长2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8%,比去年同期增速减少8.1个百分点;进口8931亿美元,增长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比上年同期增速减少4.5个百分点。
这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体保持稳定,并呈现出一些积极因素。一是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双边贸易迅速增长。二是机电产品出口保持增势。与此同时,我国出口到欧美市场的很多产品都是价格低廉的生活必需品,产品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都比较小,仍然具有一定的出口竞争力和市场需求量。
“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和外部需求下降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位负责人同时提醒说。据了解,针对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部门,除了认真落实国家对相关进出口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外,还将积极研究应对措施,促进外贸进出口及整个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深入推进自今年4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分类管理,按照“守法便利,违法惩戒”的原则,为诚信守法企业提供优惠便利通关服务。二是积极推行“提前申报”“集中申报”“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等便捷通关措施,进一步提高口岸通关效率,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和经营成本。三是围绕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积极推进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叠加、功能整合”,支持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加工贸易竞争力。四是加强对外贸进出口统计监测预警,为各地政府和广大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咨询服务。
2.基建刺激内需:交通部五万亿投资规划出炉
11月6日,在大连
分析师于军向记者透露,交通运输部正在向国务院上报5万亿元投资方案,等待批复。于军称,交通运输部汇总了各省上报的“可在2010年前开工建设和可于2013年底完工的公路建设项目”,包含在建公路、已规划公路项目、农村公路和可提前开工建设公路等项目,这些项目的总投资规模达到了4.88万亿元。加上航道、港日建设,主要以长江内河航道建设为主,2009~2013年计划投资约1200亿元。两者合计为5万亿元。按照于军的测算,未来5年的年均公路建设投资规模约9800亿元,将是原来计划的160%。预计60%投资在高速公路建设,20%投资在国省公路建设,20%投资在农村公路建设。
曹德胜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证实交通部确实有一个5万亿的投资计划,计划在3~5年内投入5万亿用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过,曹德胜透露,据其掌握的情况,这5万亿投资方案并非新增的项目,而是《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里要投资建设的项目,并且纳入计划的都是完成了前期工作,经过了工程可研究报告的,能够立即开工建设的项目。“新增项目不在内”。
曹称,交通部此次的巨额投资主要放在公路设施和港口码头投资方面。具体投向是高速公路、国道以及农村公路,另外还有航道和大型公用码头。其中水运方面会倾向内河航道,尤其对干线航道的修建有所倾斜。公路与水路方面的投资比例,将会达到4:1左右。“也许还会有些调整”。
针对交通设施是否有必要投入这么大的资金,以及目前的港口投资已经过剩,理应无需太多投资的质疑,曹德胜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的港口存在结构性失衡,该投钱的应该是大的专业化码头,比如煤炭、粮食、原油码头等。“现在煤炭运输的泊位还是远远不够的”。“水上投入1块钱,能拉动内需33块钱。”曹德胜认为,对航道投资,建成航道和码头后,就会形成产业,拉动经济和就业,“干线航道的投资能拉动就业1500万人”。
曹德胜向记者透露,目前究竟会有多大的国家投入和社会资本,尚未研讨。“国家还在测算整个盘子的规模,之后才能确定投资比例,然后再确定资金性质。”曹称。而于军表示,5万亿元投资资金的来源将是多渠道融资,包含来自国家预算内资金、交通部专项资金、国内贷款和地方自筹等所有资金介计,而不是仅指部属专项资金。该方案批复的可能性极大,批复后作为储备,随时“保增长”。若按期完成近5万亿元投资,建设将持续到2013年。
3.航运业热议“过冬” 政府鼓励强者重组
海运指数的“自由落体式”下跌导致海运业集体焦虑。11月6日,包括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在内的众多航运企业人士表示,要多方合作,在恐慌后重拾信心。同时,交通运输部负责人表示,在海运业调整期,政府支持企业间“抱团取暖”,鼓励有势力的航运企业实施强强联合。
在昨天的大会上,无论是政府要员,还是航运巨头,都承认航运市场的“冬季”已经来临。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指出,目前航运企业的利润空间也被挤压得所剩无几,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并且,运价指数也一改过去抛物线下调的轨迹,而是直接以“自由落体式”下降。
“面对当前急转直下的航运市场形势,国际海运企业都要保持理智、树立信心、规避风险、谋求合作共赢。”徐祖远强调说。徐祖远表示,在行业调整期,政府支持企业间”抱团取暖”,鼓励有势力的航运企业实施强强联合。“在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原则下,务实地调整船队结构、优化航线布局、开展合作经营、提高运输效率。”
三、企业动态
1.央企董事会改革 中煤有了董事长
11月5日,中煤集团办公室主任姜淳向本报记者证实了前中石油集团高管吴耀文出任中煤集团董事长一事。但与企业传统意义的董事长不同,吴耀文属外部董事出任董事长(俗称“外派董事长”),并不参与中煤集团的具体运营,只负责召集董事会参与公司战略的制订。
国务院国资委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此次人事安排与国资委将中煤集团定为新一批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之一有关。据了解,此前国资委已分两批在19家企业试点该项制度,但由外部董事出任董事长的仅有其中三家。
另一可以确认的消息是,中煤集团下属上市公司董事长将不会由吴耀文担任,而是由中煤集团董事总经理王安出任。
2.马鞍山钢铁从10月份开始削减钢产量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一位管理人士周四表示,受国内需求疲软及钢价大幅下滑拖累,公司已从10月份开始削减钢产量。
该人士向道琼斯通讯社表示,鉴于目前所面临的严峻经营环境,预计公司将难以实现全年的产量目标。马鞍山钢铁表示,公司10月份的钢产量较9月份减少150,000吨,降幅为15%,而当月钢产品平均售价较9月份下跌了20%。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并未提供新的产量目标,但早些时候曾表示,今年力争生产1,690万吨粗钢,较2007年增长19%。
3.鞍钢成为中国首家利用风能自己发电的钢厂
日前,位于鞍钢鲅鱼圈钢铁新区海岸边的3台125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并网后3台机组都达到了每小时1250千瓦的满负荷,从而使鞍钢成为国内首家利用风能自发电的钢厂。
近年来,随着鞍钢壮大钢铁主业脚步加快,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走出一条别具特色的资源利用之路,鞍钢全面落实“减量、再利用、循环”的循环经济“3R”原则,不断探索引领钢铁工业发展的新概念工厂模式,将鲅鱼圈钢铁项目定位于实践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概念钢铁工厂。鲅鱼圈钢铁新区地处渤海东岸,风能和海水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利用潜力较大。为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鞍钢决定在鲅鱼圈新区启动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和海水淡化项目,大力开发应用高效、环保的新能源。今年4月26日,鞍钢首台风力发电机组建设工程在鲅鱼圈新厂临海西路南侧路边破土动工。经过6个多月的建设,1号、2号和3号风力发电机组先后建成,创下国内同规模风力发电机组建设用时最短的纪录。据鲅鱼圈分公司环境能源部工作人员介绍,这3座风力发电机年总发电量将达到825万千瓦时,按此计算,每年将减少煤耗396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6吨。
4.与马达加斯加签署开发协议 武钢将到非洲采矿
记者昨从武钢获悉,日前,武钢与马达加斯加签署了矿产资源开发协议。
马达加斯加位于印度洋西南部,矿产资源丰富。武钢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正致力于海外战略资源基地的开发和建设。据悉,此前武钢已与香港锦兴国际在香港注册了合资公司“武钢锦兴资源有限公司”,就马达加斯加资源开发项目进行了可行性调研。
根据协议,武钢与锦兴国际在马达加斯加合作开采的矿产品将全部供应给武钢使用。
5.政府主导 山东钢铁欲重组民企日照钢铁
据山东日照当地媒体昨日报道,前日,山钢集团与日钢集团在日照签署了重组意向书和尽职调查方案。报道没有说明以何种方式进行重组,只是说,这次重组是“政府督导,企业主体,依法操作”。昨日,山钢集团董事长邹仲琛在济南表示,目前双方还处在“相亲阶段”, 下一步还要评估考察,因此,实现真正的重组还需要时间。
此前,坊间传言,山钢集团将以200多亿元人民币出资并购日钢集团。对此,邹仲琛给予了否定。“我的钢铁”网负责山东莱钢集团和日钢集团研究的相关人士昨日则分析说,其个人认为,山钢集团重组日钢集团的方式,比较现实的是互相参股,互相倚重,强行收购的难度比较大。
昨日,本报分别联系了杜双华和日钢集团党委书记廖海亭,两人均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记者从日钢集团内部获悉,目前重组的方案还没最终确定。
四、时事点评
钢铁企业应加快建立多元化的铁矿石供应渠道
在经济全球化和各国加快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下,世界铁矿石市场供应格局正在发生向多元化变化的趋势。这对维护国际铁矿石市场的公平贸易,打破国际铁矿石贸易垄断暴利,确保产业安全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国钢铁企业应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建立多元化的铁矿石供应渠道,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供应渠道的多元化给我国钢铁企业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除了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资源来源获得更加合理的市场价格之外,资源来源的多元化还可以分散钢铁企业的潜在风险,使其生产经营保持稳定。在铁矿石来源较为丰富的前提下,钢铁企业在遭遇矿山因不可抗力减产以及有目的的减产情况时,其受到的影响要比来源单一条件下小得多。以此次淡水河谷单方面提出的无理涨价要求为例,我国企业在停止进口该公司的铁矿石之后,调整配矿方案,改用国产矿和其他来源的进口矿代替,从品质和数量上保证了钢铁企业的正常生产。多元化的供应渠道使我们有了与国际铁矿石巨头对抗的能力。
当前,与钢铁行业的集中度相比,铁矿石行业,尤其是铁矿石海运贸易的集中度要高出很多,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使铁矿石市场表现出明显的垄断特质。近年来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也成为了这种垄断表现其威力的舞台。但是,随着国际矿业投资的迅速增长和不断分散,更多的中小型铁矿石供应商正逐渐地成长起来,并试图参与到铁矿石贸易中来。这为我国钢铁企业建立多元化的铁矿石供应渠道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我国钢铁企业应本着在垄断市场中引入新的竞争者的原则,加强与新兴矿山和铁矿石企业的合作,使其能够在国际铁矿石贸易市场上立足,从而打破三大供应商的垄断地位。
除了到海外进行多元化的矿业投资,巩固自身对资源的掌控能力外,钢铁企业也可以采取与新兴矿山企业,或手中拥有大量资源、正在发展壮大的矿山企业合作的方式,实现铁矿石供应商的多元化。目前,在澳大利亚,除了必和必拓和力拓两大巨头外,新兴的矿山企业FMG、默奇森、Portman、WPG Ore Marketing公司以及老牌的吉布森矿山公司等,目前产量扩张迅速,尤其是FMG,其矿业投资中有相当一部分由中方提供,在未来两年内有望成为能够与上述两大巨头竞争的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在巴西,除了淡水河谷之外,MBR、SAMITRI公司、SAMARCO公司以及CSN公司下属铁矿石公司等也都具有相当的规模,更有新兴矿山如Zamin Ferrous等,目前,日韩钢企集团已经获得了CSN下属铁矿石公司40%的股权,该公司下一步也将以供应亚洲市场为主;印度方面,虽然长时期以来一直以现货矿供应为主,但其国内的矿业巨头MMTC公司从能力和愿望上都已经具备了供应长期协议的条件,因此希望从明年开始向中国供应长协矿。此外,来自俄罗斯、乌克兰、加拿大以及非洲地区的矿山公司也都有长期的发展规划,矿山行业的多元化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成为趋势,这也给了我国钢铁企业更多的选择余地。
与此同时,三大矿山企业之间的默契关系,也在今年被打破。从必和必拓希望收购力拓遭到后者的拒绝开始,到两家澳大利亚企业打破以往铁矿石价格谈判的规则要求更高涨幅,使今年获得首发定价的淡水河谷心有不甘,再到淡水河谷中途要求亚洲价格追平欧洲价格的涨幅,这些都使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市场供需关系发生逆转,铁矿石供应企业有可能从此前的协调默契,回到相互之间激烈竞争的关系上来,这也为铁矿石贸易市场的竞争加入了更多不确定的因素。我国钢铁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加大对资源及供应渠道的掌控能力,真正实现铁矿石供应渠道的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