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雾霾天气。罕见的大范围雾霾,让环保和节能减排再次成为焦点话题。实际上,今年初以来,环保问题一直紧跟着钢铁行业,钢铁企业提高环保水平、推进节能减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据海鑫钢网小编了解,钢企环保转型将面临五大难题。
难题一:成本高
目前,淘汰落后产能、提升环保水平已经成为钢铁企业的共识,但考虑到巨额的成本,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
淘汰落后所带来的损失也成为钢企不能承受之重。例如,某国有大型钢铁企业近几年两次大规模关停小高炉、小转炉、小轧钢,按期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年产钢从1100万吨降低到目前的不足700万吨。两次淘汰落后给企业造成23.1亿元的收益损失,共涉及在岗人员1.25万人。虽然转岗职工临时得到了安置,但由于劳动生产率降低,该企业每年增加了12亿元的人工成本;资产净值损失1.6亿元;原有小高炉的低成本优势丧失,每年增加成本3.6亿元;由于上下游工序不匹配、固定费用升高和钢材收益降低,共增加成本6亿元。相比之下,国家给予企业的补贴只有3300万元,严重入不敷出。
难题二:缺乏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
“靠行政命令要求不达标的企业关门显然难以实现。”沙钢有关负责人表示,“主要原因是缺乏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例如,欧洲对钢铁企业有退出的配额制度,有企业转行置换和职工转业安置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而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和淘汰落后,都需要企业自行承担较高的成本,还面临增加亏损的风险。因此,政府应该在财政补贴等方面出台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促进退出,并在行业准入方面形成严格的倒逼机制,使落后产能逐步退出市场,对于盲目新建和重复建设的钢铁项目严格把关、坚决制止。
难题三:缺乏环保新技术研发
钢企要实行环保转型就要鼓励环保新技术研发,扶持环保产业和副产物开发利用产业的发展。例如,华菱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建议,以节能减排奖励的模式,奖励和扶持废钢利用单位和加工配送企业;建立废钢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国家财政支持一部分引导资金,再从相关企业和社会筹集部分资金,专门扶持废钢利用企业对废钢铁的加工、精料入炉和深度利用。
难题四:面临税负不公平环境
钢企要实现环保转型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统一环保税负等标准。山东钢铁集团济钢希望,严格执行环保政策,要把“环保过关”放在首位,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经济处罚力度,实行企业负责人问责制。“国家统一环保标准、执行刚性准入制度,既能促进企业的绿色发展,又能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河北钢铁集团石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统一环保税负标准,消除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别待遇,堵上“钻空子”的漏洞。
难题五:缺乏政策扶持
本钢的相关负责人建议,政府可采取“以奖代补”、“以奖促防”、“以奖促治”等方式,针对企业已实施的规划治理项目,加快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如对烧结机脱硫执行差别电价等。同时,根据规划和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书确定的企业大气污染控制任务,加大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投入,给予企业30%左右的环保政策资金补助,或从企业税收里给予一定的返还,重点用于工业污染治理、环保项目建设投资和环保设施运行。